-
【2022年吉林招商】我国首个氢能规划出台 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核心方向
我国首个氢能规划出台 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核心方向 一、顶层设计 明确氢能战略定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(2021-2035 年)》,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提出 “到 2025 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 10-20 万吨 / 年”“到 2035 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” 的目标。作为我国首个氢能专项规划,标志着产业发展进入 “顶层设计” 阶段。 (一)核心内容解读 规划确立四大发展原则: 清洁低碳: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,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,2030 年化石能源制氢占比降至 50% 以下; 安全有序:建立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,明确氢气作为能源的管理属性,破解 “危化品” 管理限制; 创新驱动:突破燃料电池、储氢材料等 “卡脖子” 技术,2025 年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 70% 以上; 区域协同: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布局氢能产业集群,在西北、华北风光资源富集区建设绿氢基地。 (二)国际对比分析 与美国、日本等国家相比,我国氢能规划更注重 “规模化降本” 与 “产业链协同”。例如,美国侧重氢能在交通领域应用,日本聚焦氢燃料电池汽车,我国则提出 “交通 + 工业 + 储能” 多元应用场景,预计 2030 年氢能在工业领域替代化石能源比例达 15%。 二、技术攻关 突破三大核心领域 规划部署五大创新任务,重点突破: 制氢技术:在张家口、酒泉等风光大基地开展 “光伏 + 电解水制氢” 示范,目标 2025 年电价降至 0.3 元 / 度以下,制氢成本低于 15 元 / 公斤; 储运技术:推动 35MPa 高压储氢、液氢储运示范,2030 年实现氢气储运成本降低 30%; 应用技术:在佛山、上海试点氢燃料电池重卡,2025 年示范车辆超 5 万辆,配套建设加氢站 1000 座。 三、区域布局 形成四大产业集群 规划提出 “因地制宜、合理布局”,形成四大集聚区: 华北地区:依托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,建设 “绿氢 + 储能” 基地,配套建设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群; 西北地区:在新疆、内蒙古布局 “风光制氢 + 煤化工掺氢” 项目,降低工业碳排放; 长三角地区:以上海为核心,发展燃料电池电堆、膜电极等核心部件,2025 年产业规模突破 1000 亿元; 华南地区:在广州、深圳推动氢能在港口机械、船舶领域应用,打造大湾区氢能装备制造中心。 四、政策保障 构建产业生态 为确保规划落地,国家出台三项保障措施: 资金支持:设立氢能产业专项基金,2025 年前预计投入 500 亿元,重点支持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; 标准体系:加快制定氢气质量、加氢站建设等 50 余项国家标准,2023 年完成 70% 以上; 市场机制:探索 “绿氢” 认证制度,建立氢能交易平台,2025 年实现绿氢市场化交易试点。 “氢能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。”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张晓强表示,规划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氢能产业从 “示范期” 转入 “规模化推广期”,预计 2030 年氢能产业链产值将突破万亿元,为 “双碳” 目标实现提供关键支撑。
2022-05-29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